比特币铭文热潮背后:BRC20 是创新突破还是网络负担?
BRC20 是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可替代代币发行标准,由开发者 Casey Rodarmor 于 2023 年 1 月提出,它完全属于比特币链,是比特币网络的功能扩展而非独立区块链。
一、BRC20 的核心定位:比特币网络的代币化协议
BRC20 本质上是一套运行在比特币主链(Layer1)上的代币发行标准,其核心功能是让比特币网络支持可替代代币(Fungible Token)的创建、转账与交互。与以太坊的 ERC-20 类似,它定义了代币发行的基本规则,但底层技术完全依托比特币区块链——无需独立链或侧链,代币信息直接通过比特币的 Ordinals 协议铭刻在最小单位“聪”上,因此继承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。
二、开发者:Casey Rodarmor 与 Ordinals 协议的衍生创新
BRC20 的创造者是美国开发者 Casey Rodarmor,他同时也是 Ordinals 协议的发明者。2022 年底,Rodarmor 提出 Ordinals 协议,首次实现了在比特币“聪”上铭刻任意数据(文字、图片等),这一技术突破为比特币网络带来了“数字藏品”功能。而 BRC20 则是他在 2023 年 1 月进一步探索的成果——通过标准化的 JSON 格式在聪上写入代币元数据(如名称、总量、精度等),使比特币首次具备了发行标准化代币的能力。
Rodarmor 的核心理念是“扩展比特币的金融边界”:在不改变比特币底层代码的前提下,通过协议层创新让其从单纯的价值存储工具,进化为能承载更多金融应用的生态。这一想法直接推动了 2023 年“比特币铭文热潮”,其中 ORDI(BRC20 生态首个代币)的市值一度突破 10 亿美元,成为现象级案例。
三、技术本质:比特币主链的原生功能扩展
关于“BRC20 是否属于比特币链”的问题,答案是明确的:BRC20 完全依赖比特币区块链运行,是比特币网络的原生功能扩展。其技术特性可概括为三点:
- 底层依赖比特币主链 BRC20 代币的发行、转账等操作,本质是比特币交易的一部分——所有代币数据(如余额、转账记录)都铭刻在比特币区块的“聪”中,需通过比特币节点验证,无需额外区块链支持。这意味着它与比特币共享相同的去中心化节点网络和安全保障。
- 基于 Ordinals 协议实现代币化 Ordinals 协议为 BRC20 提供了技术基础:它通过给每个“聪”分配唯一序号(类似 NFT 的 Token ID),使数据可以永久锚定在比特币区块链上。BRC20 则进一步定义了代币元数据的标准格式(如 {"p":"brc-20","op":"deploy","tick":"ordi","max":"21000000","lim":"1000"}),确保不同钱包、交易所能统一解析和支持这些代币。
- 功能简化但安全优先 受限于比特币脚本语言(Script)的简洁性(设计初衷是保障安全性而非灵活性),BRC20 的功能比以太坊 ERC-20 更基础——仅支持代币发行、转账、余额查询等核心操作,不具备智能合约的复杂逻辑(如自动执行、条件转账等)。但这也使其避免了智能合约漏洞风险,安全性与比特币主链等同。
四、争议与现状:比特币生态的“扩容 vs 功能”权衡
尽管 BRC20 为比特币生态带来了创新,但其发展也伴随争议:
- 网络拥堵与高成本:由于铭刻数据会占用比特币区块空间,2023 年铭文热潮期间曾导致比特币网络交易费飙升(单次铭刻费用最高达数百美元),引发“比特币应专注存储还是扩展功能”的社区辩论。
- 竞争标准涌现:为解决 BRC20 的效率问题,后续出现了 Atomicals、RUNE 等替代协议,它们通过更高效的数据编码方式降低存储成本,与 BRC20 形成竞争。
截至 2025 年 7 月,BRC20 仍是比特币代币化的主流标准之一,生态已衍生出游戏代币、社交凭证等应用,但受限于比特币 Layer1 的扩展性瓶颈(区块大小固定),尚未实现大规模商用。社区普遍认为,未来需结合“隔离见证+闪电网络”等二层方案,才能平衡功能扩展与网络效率。
总结
BRC20 不是独立区块链,而是由 Casey Rodarmor 开发、运行在比特币主链上的代币发行标准。它通过 Ordinals 协议将代币信息铭刻在比特币“聪”上,使比特币网络首次支持标准化可替代代币,是比特币生态从“单一价值存储”向“多功能金融网络”演进的重要尝试。尽管存在效率争议,但其“不改变比特币底层、通过协议创新扩展功能”的思路,为区块链行业提供了技术探索的新范式。